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第一條“指導思想”對應著“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理念,提出了依法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城市,要貫徹“適用、經(jīng)濟、綠色、美觀”的新“八字”建筑方針。與1952年我國首次提出的“適用、經(jīng)濟、在可能的條件下注意美觀”的建筑方針相比,新“八字”建筑方針內涵更為豐富,不僅有回歸設計本質的堅守,更有適應時代變化的發(fā)展。
??本文從新“八字”建筑方針提到的“美觀”二字談些認知,畢竟,從“在可能的條件下注意美觀”到“美觀”的變化,至少意味著新時代前提下國家對建筑審美、建筑美學的高度重視。
??■從建筑審美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說起
??2013年8月,美國社會學家大衛(wèi)·加特曼在《從汽車到建筑:20世紀的福特主義與建筑美學》一書中描述了從汽車到建筑美學的因果關聯(lián)。勒·柯布西耶等一批歐洲先鋒建筑師,將福特T型車作為他們開拓現(xiàn)代建筑的美學樣板。他們宣稱,要像福特制造汽車那樣造房屋,即通過量化生產(chǎn),打造出像福特T型車那樣具有標準化實用外觀的建筑。同樣,現(xiàn)代設計教育包豪斯課程也要求學生在學習藝術設計的同時,要學習一門手藝,這體現(xiàn)出了藝術家和工人的整合,這正是建筑師們在那個時代所體現(xiàn)出的動態(tài)活力。
??這種思潮似乎在說明:作為一個文化領域,建筑藝術是具有內在雜交性的,其一只腳扎根在高雅文化領域,另一只腳扎根在大眾文化領域。
??但當今的建筑美學分析家認為,“從汽車到建筑”的美學思想及設計方式導致了建筑在功能上的單調性。只有對于真實的經(jīng)濟與社會多元化的培育,才能創(chuàng)造出視覺上的差異和精彩,才能將公眾建筑留在城市之中。
??美的本質是與人的本質直接相關的,因此,要從人的活動和需要中尋求美的根源,即從人的感性與理性的本性統(tǒng)一中找到美的根源。美是自由的作品,審美一定是一種自由的想象力方式。
??反觀我國近年來愈演愈烈的“以洋為美”的系列表現(xiàn),筆者認為,在建筑設計領域吸納國際先進經(jīng)驗是件好事,然而這種吸納應建立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則之上。
??現(xiàn)在,不少城市建設項目貪大、求洋風盛行,“非洋不取”已成中國城市建筑創(chuàng)作中的隱憂,也是建筑界內的怪現(xiàn)象——越是怪誕就越吸引眼球;越是“西洋景”知名度就越高。
??中國建筑師要從新“八字”建筑方針中領悟文化自信的真諦,明確建筑設計不可違背建筑本質,建筑設計不可放棄與城市文化相協(xié)調的建筑美學思想,更不能棄公眾審美于不顧,而追求標新立異的作品。
??從故宮博物院古建筑群設計世家“樣式雷”,到人民大會堂的建筑師張镈;從主持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總體設計的馬國馨,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一批標志性建筑,都在中國建筑史上留下了集文化與藝術于一身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要求建筑師不能只滿足于發(fā)揮自我的個性、靈性、想象力,還必須練就扎扎實實的功力。
??■建筑“美觀”思維呼喚“中國好建筑”
??21世紀,城市發(fā)展與競爭已經(jīng)進入到“以文化論輸贏、以文明論高低”的階段。
??最能直觀體現(xiàn)一座城市文化和精神導向的一定是城市的地標性建筑。美國社會哲學家芒福德說,文化是城市的血脈,城市實質上是人類的化身,是改造人類、提升人類的場所。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戲劇協(xié)會總干事托比亞斯·比昂科尼認為,文化和藝術可以驅動經(jīng)濟的增長,幫助城市變得富有。
??審美觀在滋養(yǎng)人們每天的需求時,還帶給市民更多的愉悅。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直言,在一些城市的領導及開發(fā)商眼中,不管美丑、適用與否,只要標新立異,只要能吸引眼球,就算是成功的建筑。這導致不少在西方國家本不可能“落地”的項目,竟在中國大量建設。
??在建筑創(chuàng)作中,“美”不僅指外觀好看、耐看,更主要的是要協(xié)調、宜居、舒適、持續(xù)、有特色。
??強調新“八字”建筑方針的“美觀”價值,尤其需要各級城市管理者對建筑審美多些自知之明,尊重建筑師、規(guī)劃師的審美及大眾文化的審美,防止因為權力任性而留下城市景觀上的歷史遺憾,特別要從制度與法律上保證不能用政績眼光和市場眼光來取代審美眼光。
??在建筑審美的研討中,還要說明,建筑是塑造國家精神的產(chǎn)物,建筑師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在建筑師地位、作用及責任上都作出了較為深入的描述。
??新“八字”建筑方針并非是推倒歷史的內容重來,而是一種歷史的銜接,使中國建筑方針成為一個不斷豐富、越議越新的話題。
??廣義設計包括城市設計、建筑設計、住區(qū)設計、工業(yè)設計、平面設計、室內設計乃至文博展陳設計,從大到小,不一而足,相同的是這些都關乎品質細節(jié)。設計是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設計的尊重就是對文化的尊重。國內有些新媒體已評選過多屆全國丑陋建筑,筆者也認同這是通過一種逆向思維去發(fā)現(xiàn)中國建筑審美缺失點的重要方法。對此,中房集團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資深總建筑師布正偉總結了6類“丑陋”建筑的形式,即宣傳權勢至上的“迂腐建筑”、宣傳形象至上的“奢侈建筑”、宣傳個性第一的“虛假建筑”、宣傳嘩眾取寵的“怪誕建筑”、宣傳低級趣味的“庸俗建筑”、宣傳模仿抄襲的“盜版建筑”。
??但是,建筑審美需要正能量。對應于“丑”,美的建筑自然必須確立。近年來,關于“中國好建筑”的呼聲日盛,其代表了中國建筑創(chuàng)作的正確方向。
??何為“中國好建筑”?“中國好建筑”應該是能反映人們需求和向往的美好建筑內容、美好建筑形式、美好建筑思想、美好建筑生活的作品。
??新“八字”建筑方針如何真正貫徹,建筑“美觀”如何深入解讀,建筑創(chuàng)作如何在“美觀”二字上大做文章都是需要縝密思考的問題。
??審美、美學,不應停留在傳統(tǒng)的視野中,似乎一提到美,就是休閑的度假勝地,或是難見人間煙火的世外桃源。美學家的使命,建筑美學的未來走向,要以中國建筑文化躋身世界、要以建筑文化在國民心中扎根、要以在校園中普及到建筑美學知識為目標。
??城市市民的城市人文素養(yǎng),絕不可缺少建筑文化及對自己家園建筑審美的認知,培養(yǎng)城市市民建筑審美素養(yǎng)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必須關注的一樁大事。
??筆者一直認為,建筑評論是可以給建筑創(chuàng)作乃至各類評優(yōu)活動提供很多幫助的,但首先要克服建筑評論現(xiàn)有的幾項“病癥”。
??第一,機制缺乏癥。營造有節(jié)操、有智慧、有才情的評論家群體,要使批評家與建筑師群體完全沒有利益關系,形成“是捧是斥悉聽尊便”的優(yōu)質良性機制是重要的。
??第二,陣地匱乏癥。有了優(yōu)質的批評陣地,便可造就一批單打獨斗的個性批評家。獨木確乎難成林,但無數(shù)獨木也可構成林,唯有獨木之風姿綽約,才有林之萬千氣象。
??第三,思想禁錮癥。大浪淘沙后的權威批評,必是清醒而中肯的,必是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的,必是具備前瞻引導性的。建筑本無畏,誰是誰的界?一個激情四溢的建筑評論家,必能宏闊。
??據(jù)此,筆者認為,建筑評論要努力實現(xiàn)創(chuàng)新還需要做到:
??第一,建筑評論的自我批評。建筑評論是建筑創(chuàng)作與城市設計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chuàng)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導風向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建筑評論要真的有批評之聲,不能有評論家在,但真正的批評“缺席”或“缺位”;另一方面,建筑評論機構或組織要具備批評理性,沒有自我批評的評論舞臺是難服眾的,更是難有威信的。
??第二,建筑評論要勇于走到“圈外”。建筑評論與建筑創(chuàng)作、城市設計并稱“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但建筑評論迄今主要是自說自話,需要大的變化來承載新的思想,要通過諸如“建筑與文學”、“建筑與音樂戲劇”等交流,讓建筑知識普惠公眾。為此,不僅要善于尋找新的媒體空間,還要提升對建筑評論本身思想力量、精神力量、人格力量的把握。
??第三,建筑評論有推薦學術榜樣的責任。建筑界的學術榜樣,即大師類的人物,智慧而厚積的人,其不僅有大設計觀的跨學科知識背景,還要讓心靈保持開放并充滿進取心態(tài),尤其要勇于反對“只談學術,不傷感情”的約定與做法,在不盲聽盲信的堅守中真正有所收獲。正因為批評是建筑評論的根本品格,所以在建筑創(chuàng)作中挖掘華夏特色審美元素至關重要。只有這樣,在中國建筑審美觀下的“中國好建筑”才會逐漸找到答案和方向,這是建筑師與建筑評論家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來源:中國建設報